燈的海洋,步行街宛若天上的街市 (記者 易敦科/攝)
顧客盈盈,快樂創業心想事成
????東南西北迎新春,共擁一顆中國心……春節,游子歸鄉,家人團聚,是對過往的審視和對未來的祝福,也許不同的人有著不一樣的感受,但“團圓”始終是不變的唯一。
????自“今年過年·我在大渡口”系列報道推出以來,在廣大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讀者積極與本報互動……大渡口,已經成為他們情感中最強的磁場。
????本期,記者聚焦外來創業者毛林,聽他講述大渡口如煙的歲月中,悄然發生的美麗蝶變。
????居住 落腳點變成真的家
????初識毛林,是在建筑市場他開的墻布店里,中等個頭,穿著得體,“我的老家在四川一個邊遠山區,但跑的地方太多,一般人分不清我是哪里人!”舉手投足間,毛林既有北方人的豪氣,又不乏南方人的精細。
????在外人看來,毛林顯得很年輕,“主要是有了穩定的家的原因!”他的回答很干脆,“我是2004年年初搬到大渡口區鑫橋小區附近來住的,就是覺得這里租房子便宜一點,”毛林說,當時在外區打工,收入不高,加上拖著兩個孩子,為了節約一點開銷,才在大渡口租房子住。毛林當時的“家”就在步行街一家超市背后,繞過幾條巷子,便可找到。“看嘛,我當時就住這里,”順著他手指的方向,幾座老舊的樓房映入眼簾,“其實當時這里也很鬧熱,但因為我人生地不熟的,我們一家還是感到很冷清!”初來大渡口,毛林一家倍感落寞。
????那一年春節,毛林由于工作忙,沒有回老家過年,也第一次感受到了“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
????以后的幾年,毛林的事業有了起色,日子也過得紅火起來,“我是親眼看到大渡口的變化的!”慢慢地,他開始喜歡上了這里,并在這里置業,“今年春節不會回老家,一家人都過來了,大渡口就是我的家了!”當漂泊已成過去,毛林找到了一種久違的穩定。
????交通 非常暢通心馳神往
????那以后,毛林在大渡口算是有了一個落腳點,然而出行又成了問題,走親訪友一般都靠摩托車“代步”。
????“當時的步行街就是一個荒地,中間有一些溝渠,”毛林在步行街如織的人群中熟練地穿梭,說,以前從這個地方出來,幾乎就是凹凸不平的爛泥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出來后,褲腿上全是泥巴,最后只有買個摩托“代步”,“我那個時候朋友都在外區,出去聚會很不方便,”毛林回憶,有年春節,酒足飯飽騎摩托回來還摔了一跤,那個春節走路都不利索。
????好在這種情況很快發生了改變。那以后不久,大渡口的基礎設施開始完善。為此,毛林開始“鳥槍換炮”,買了汽車。
????今年春節,毛林打算帶一家老小到大渡口的華生園金色蛋糕夢幻王國、南海溫泉等景點游玩,“家門口的景點趁過年一定要耍完!”說這句話時,毛林臉上寫滿幸福。
????事業 春節營業也是享受
????“除了出去耍一下,其他時間都在店里!”平時生意忙,春節該好好休息一下,但毛林卻表示,店里過節也是一樣的,因為心情非常舒暢。
????在他的帶動下,兒子毛凡也加入創業大軍,“大渡口的創業氛圍好,給年輕人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毛林說。
????“我22歲,現在是一家品牌墻布的西南地區的總代理。”毛凡說,他是在大渡口出生的,而且從骨子里喜歡這里。“前些年,父親的墻布店經營得紅紅火火,生意很好,我也子承父業,從19歲就跟他學習,現在生意也走上了正軌。”
????“從店成立起,我就立下規矩,必須堅持誠信這個標準。這是做人的原則,也是我做生意必須要堅守的底線。”毛林說,這些年在大渡口創業總結出一點:守法加誠信。做到了,生意就紅火,道路就會越來越廣闊。(記者 陳藝軍)
????記者手記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在大渡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離家漂泊來到這座城市打拼,尋找人生的意義。雖然他們告別了故鄉的日月星辰,卻點亮了這里的萬家燈火。
????他們操著外地口音,奔波在各行各業,為生活忙碌著。雖然老家在外地,但在他們心中,親人在哪兒,哪兒就是家,大渡口早已成為他們的第二故鄉。
編 輯:唐洪瓊????? ?
主 編:張 韜 陳長青
監 制:劉文婭 姜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