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鐘在工作中
都市傳媒記者 譚柯 實習生 張夢蝶
“不好意思,我接個電話?!弊蛉障挛纾谟浾叩尼娫L過程中,這是劉太鐘接的第三個電話。他一邊回答電話中的問題,一邊拿筆記錄著什么。不像談話中那樣靦腆,接電話時的他顯得沉著、干練。
劉太鐘是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劉太鐘首席技師工作室”的負責人,在2017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他今年39歲,長壽萬順鎮人,看起來有些消瘦,卻很有精神。最初,劉太鐘只是一名操作工人,先后擔任過技術主管、項目主管、技術科長,目前在技術開發部工作?!艾F在比以前其實還要更忙一些,雖然現在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術,但是學習畢竟是一個長遠的事情,我現在不僅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還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眲⑻娬f。
工作18年學習18年
“學習”是被劉太鐘提得最多的一個詞,工作18年,劉太鐘就學習了18年?!拔?000年入廠,當時只是一個普通操作人員,后來我覺得我還有進步的空間,于是我就去考廠里的技術人員?!比霃S時的劉太鐘只有中專文憑,技術功底薄弱,他就堅持學習。工作時間要保證,他就減少休息時間來學習,工作時常需要出差,他就帶本專業書在火車上學習。通過不斷的學習,劉太鐘不僅考取了大專和本科文憑,還拿到了多項技術資格證書,獲得中級工程師職稱。
劉太鐘已數不清自己熬過了多少個攻堅克難的日日夜夜?!肮ぷ麟m然很辛苦,但是只要想到我們這邊成功了,工人們工作就能輕松一點,廠里的效益就能更高一點,我就充滿了動力?!?/p>
一項技術增收7000萬
為了提高廠里的效益,就要擴大國外市場,但是當時廠里的技術水平還達不到要求,劉太鐘和同事迎難而上?!拔覀兊娜蝿站褪墙鉀Q技術上的難題,只靠平時的學習不行,學習之后需要創新”,經過查閱各類書籍,不斷摸索和經驗總結,最終攻克了技術難關。
從剛開始的茫然,到最后項目的完成,劉太鐘主持開發的“大排量摩托車高精密雙面凸爪齒坯鍛造技術的開發”項目得到本田的專家們高度評價,還獲得了大渡口區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目前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在這部分產品投產后,新增銷售收入近7000萬元,其中直接出口創匯約380萬美元。
去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大家對劉太鐘的評價就是肯干、“豁”得出去,是廠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連續多年來,劉太鐘不僅先后被評為公司技術能手、創新標兵、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還獲得了市級“杰出人才突出貢獻獎”、“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在去年,他還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面對這些榮譽,我應該做的還有很多?!眲⑻娚钪?,“雙槳單舟總爭渡,千帆競發渡江?!?。要永遠站在技術前列,不僅自己要與時俱進,也必須要帶動身邊工友不斷積極進取,發揮好“傳幫帶”的作用。劉太鐘依托自己的首席技師工作室,帶領大家學習和開發產品,培養了大批高技能員工?!拔覀冞@個行業需要不斷試驗、查證、驗證,隨時發現問題,優化配方,時代一直在變化,創新,才是出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