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波正在協調船舶貨物的裝卸
躉船已經成為曾小波的第二個家
????說到水手,大部分人會不禁哼唱起那首耳熟能詳的《水手》,也會在眼前浮現出一個在大海中乘風破浪的偉岸形象。但本期工匠走進的這位水手,每天面對的不是驚濤駭浪,而是長江上的雨雪風霜。他,就是重慶中交港口公司的一名普通躉船水手——曾小波。
????“我這半生與水為伴,條件更苦的我都體驗過,可我都甘之如飴,從來沒有后悔選擇這份職業過。”曾小波說。
????為了家人 從漂泊的船員變成安定的水手
????躉船是無動力裝置的矩形平底非自航船,通常固定在岸邊,作為船泊停靠的“浮碼頭”,以供船舶停靠,上下旅客,裝卸貨物。
????曾小波,是重慶中交港口公司的一位躉船水手,主要負責躉船移泊、船舶靠泊,離港及人員躉船等作業的安全工作和安排、組織協調船舶貨物的裝卸中的各環節工作。今年,是曾小波從事躉船水手的第4個年頭。然而他與江水的淵源卻已近20年。
????曾小波,39歲,四川廣安人,1997年從技校畢業后的他,開始了自己十多年的船員生涯。當時的曾小波,主要從事船舶駕駛工作,那時行船時間長,經常一上船,在下船便是兩三個月之后的事了。曾小波回憶,那時最長的一次行船達到了4個月。
????“別人難離故土,我是難離碧水。”船員時期,曾小波與家人聚少離多,為了照顧家人,2015年,曾小波決定回到重慶,來到重慶中交港口公司,選擇了一份工作時間較固定的水上工作——躉船水手。
????素質過人 守護來往船只安全
????“我們在這里瞭望,特別是晚上要觀察是否有臨時船只抵港,需要水手及時處理。”“這里是我和同事休息的地方,我們兩人輪換著休息,一定要有個人保持清醒。”迎著朔朔江風,記者跟隨曾小波來到了他守護的躉船。躉船長約八十米、寬20米,遠遠望去像一位孤獨屹立在江邊的長者,凝視著來往船只。船內設備俱全,設有倉儲區、工作區和生活區。這里,就是曾小波堅守了四年的地方。
????訪談間,曾小波注意到有臨時船舶準備抵港,原本談笑風生的曾小波立馬進入工作狀態,他反應迅速,叫上搭檔便立即與港口取得聯系,套上救生衣便奔向瞭望臺,“貨船吃水多少?”“大概多久后抵港?”“船上貨物是什么?”“大概需要停留多久?”……幾分鐘后,貨船抵達港口,曾小波立即套拴纜繩,協調船上人員和港口調貨,期間,他一刻不停檢查貨船的吃水程度,為了保證安全,他要隨時控制收系在貨船前后的纜繩,冬日江風凜冽,忙前忙后的曾小波聲音已經有些嘶啞……
????“這是水手的基本素質,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突發情況,很容易發生事故。”待船離港,已經是兩個小時后,曾小波才深吸一口氣解釋起來。
????看完這場突發情況,記者不禁對船上這兩位水手肅然起敬。
????24小時守護 躉船成了他第二個家
????“躉船已經是我的第二個家了。”躉船不能離人,一日三餐,睡覺休閑都要在船上解決,這幾十平米的躉船,是曾小波平時的所有活動區域。
????“在船上呆了多年,我已經習慣了在水上的生活。”曾小波笑著說,自己已經習慣了水上的搖晃感,下船后腳踏實地站在地上反而沒有踏實感。他說,這是每個水手的職業病。
????“不同于船上漂泊的日子,能見到很多風景,躉船上,一年四季看到的都是一樣的風景,但是其實只要用心感受,就會發現,方寸之間,每天每季都別有洞天。”躉船當班水手只有兩個人,干48小時休48小時。特別是夜間后,搭檔休息后,他要一個人保持清醒值班,大多時只有流水聲相伴,最多再加些蟲鳥聲、風雨聲,眺望著遠處越長越高的城市和堆積成山的集裝箱,一年又一年,是會讓人枯燥乏味的。
????“我這半生與水為伴,從前我愛那份刺激與漂泊,如今我享受這份孤獨與安定。”看著終日與只為伴的江水,曾小波說。
????常年的水上作業,曾小波被曬得皮膚黝黑,身材瘦弱的他一雙手上全是老繭,盡管工作條件艱苦,但曾小波卻從沒想過“早退”,他用一句“我還要干到退休呢!”詮釋了自己對這份職業的熱愛……
????(記者 王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