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美食探訪節目,想必大家不會陌生,但在我區有這樣一位特殊的探訪主播,她打探的不是美食,而是少兒教育培訓機構。
????“將我了解到的信息真實地反饋給家長,幫家長解決了煩惱,也真正幫助到了孩子們。”她將機構的教學環境、師資力量、學生和家長的感想等信息“打包”分享給有需求的家長們,成為不少家長眼中的機構“情報員”,她就是微企夢工場的何文婷。
????“探訪聯盟”激發創業靈感
????何文婷,36歲,大渡口人,原本是一名建筑設計師,9年前,兒子出生,她辭去工作成為一名全職媽媽。“兒子小名叫包子,他出生后,大家都叫我包子媽。”
????包子6歲時,何文婷準備為兒子尋找少兒英語培訓機構,當她面對林林總總的培訓機構和各色各樣的宣傳廣告時,像其他父母一樣,她陷入了焦慮。原因是培訓機構太多太雜,僅憑一些網站上的介紹和不切實際的廣告語,很難讓人放心。其環境、師資、特色、教學成果以及價格,都是家長們十分關注的。
????“要在成百上千的機構中進行選擇,除了實地考察以外,沒有其他辦法。”當時,為了節約時間,何文婷和十幾個家長組成了一個“家長探訪聯盟”,大家分別前往不同的機構了解情況,然后聚在一起將信息進行匯總比較。這樣奔波兩個星期之后,何文婷終于為兒子選好了培訓機構。
????忙完之后,何文婷突然想到,她一個全職媽媽為了挑選機構就花了這么長的時間,那其他工作繁忙的家長只會花更多時間和精力。看著群里家長們拍攝的探店視頻,何文婷有了靈感。“如果我能將這些機構的信息收集起來,為其他家長提供一個參考,他們就不用像我這么辛苦。”
????“兒子也已經上了學,我想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2018年5月,何文婷在我區微企夢工場注冊成立了重慶美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通過公司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發布相關資訊。
????包子媽探店應時而生
????公司成立后的三個月里,加上何文婷自己只有兩個員工——她和攝像師。事情多任務重,她身兼數職,從前期策劃、出鏡采訪、文案撰寫、視頻剪輯到發布都是她一人承擔。她將探店節目取名“包子媽探店”,第一個探店視頻發布后,便在家長朋友中受到好評。
????“我做探訪不收取機構的廣告費,我不帶盈利目的,作為一個家長去了解最真實的情況。”何文婷告訴記者,機構選擇主要依靠家長們的網絡留言,選擇家長們想了解的口碑機構進行探訪。
????最初的幾期探訪主要以教師訪談為主,慢慢地,教師訪談已不能滿足家長們的需求,為了讓探訪更具客觀真實性,何文婷將探訪鏡頭對準機構的教學環境和教學過程,更重要的是實地采訪學生和家長們的親身感受。
????當遇到不愿意接受視頻訪問的機構時,何文婷便收起攝像機,將所見所聞用眼睛記錄下來,再以文案的形式發布出來。最初幾個月,何文婷的探店文案都是自己一字一句寫出來的。
????“那你如何盈利?”“其實目前盈利很少,基本上是靠著愛心在做這件事情。”何文婷笑著告訴記者,公司并不依靠探店獲得廣告利潤,主要通過整合重慶各類培訓機構信息,為家長們提供全面的信息資訊來盈利,但并不是每家機構都值得打探。
????帶著溫暖做下去
????“我的丈夫很支持我,我很感激他。”去年,為了支持何文婷的事業,丈夫從房地產公司辭職,成為她的軍師,為她出謀劃策。
????丈夫的加入讓何文婷有了主心骨,此后,專業團隊的組建為公司注入了新的血液,4個月后,團隊正式開始走訪打探,主要在主城區活動,從去年到現在,何文婷一共探訪了幾十家培訓機構,為家長們提供了寶貴的信息。“我已經成了不少很多家長眼中的機構情報員了,喜歡看我探店的家長和孩子們也越來越多。”何文婷說。
????“包子媽探店公眾號已經從最初的幾人漲到幾百的關注量,上次出去探店,還有小朋友認出我來,叫我包子媽,我太感動了。”一說到孩子,何文婷就打開了話匣子,眼里就裝滿了溫柔。
????“孩子們耽擱不起,他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如果遇到一個不合適的培訓學校,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浪費時間的事情。”何文婷說,每次出去探店,看到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她就越發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有意義,無論如何都要繼續堅持下去。
????可能是常跟小朋友打交道的緣故,何文婷給人一種孩子般真實質樸的感覺,在她的探店視頻里,看著她與孩子們打成一片的溫情畫面,不禁感嘆,一個內心沒有溫暖和愛的人如何做得出一份充滿愛的事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