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雯文/圖)又到花椒采摘時。在跳磴鎮拱橋村,記者看到,滿山滿坡的花椒林里,青綠色的花椒圓潤飽滿,陣陣清香迎面撲來。盡管當天下著牛毛細雨,但果實壓枝的成片花椒林下,仍不時傳來歡聲笑語,喜上眉梢的椒農們正背著背簍、拿著剪刀采摘鮮花椒。
????近日,記者對跳磴鎮的花椒產業發展及帶動椒農增收的情況進行了采訪。
????喜逢豐收 今年產量增三成
????這些年來,跳磴鎮不少農民從種植花椒上嘗到了甜頭,大家種植花椒的積極性高,拱橋村村民劉啟偉就是其中之一,自從發展花椒產業后,每年都增加3-5萬元的收入。今年家里的6畝花椒地產量約在7000-8000斤,增收約3萬元。“我和妻子都在建橋C區上班,平日里不經常回來。種植花椒不是很耗時費力,每年只需在固定時間節點進行施肥、修枝管護,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還能增收,確實是一件大好事。”正在花椒地里采摘花椒的村民劉啟偉高興地說,“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家里的花椒產量又增加了,預計要比去年增加三分之一左右,并且品質也提高了很多。雖然今年花椒收購價格有所下降,但預計后期會有所上漲。”
????近年來,我區采取擴大種植面積、加強技術指導、暢通銷售渠道、培育大戶等舉措大力發展花椒產業,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跳磴鎮花椒種植規模已達到5000余畝,主要分布在跳磴鎮新合村、拱橋村、雙河村、石林村、金鰲村等地。去年,跳磴鎮花椒產量近2000余噸,帶動了椒農實現不同程度的增收。
????跳磴鎮農服中心副主任劉劭理介紹,跳磴鎮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引進種植,自2002-2003年退耕還林開始大規模發展。經過十多年的不斷發展,跳磴鎮花椒種植面積由少到多、由點帶面,逐步發展壯大。花椒也成為我區農業的三大特色種植項目之一。
????麻味純正 科學種植是關鍵
????拱橋村椒農熱鬧采摘花椒的景象,僅是我區花椒豐收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區高度重視花椒產業發展,從政策、資金、科技等方面不斷加大對花椒產業的扶持力度,積極推行有機、綠色、無公害生產技術,大力推廣“矮化密植、精準修剪、科學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科學豐產技術,大幅提高了花椒畝產量。
????“我們所種植的九葉青花椒,因其外形而得名,在花椒品系中是最具競爭力的早熟品種,皮厚,色青,以果實清香、麻味純正而著稱。”
????跳磴鎮的花椒為何這樣香?劉劭理說,跳磴花椒種植主要分布在中梁山一帶,海拔平均280米,日照充分,氣候溫潤,特別適應花椒生長,今年來雨水相對充足,陽光暴曬較少,非常利于果實成長。除了花椒本身的品種和環境因素外,種植技術也是非常的關鍵。今年花椒收獲不錯,多虧管護得好,特別是修剪很重要。
????“修剪花椒樹和修果樹差不多。種植花椒,沒有技術是不行的,否則,花椒的畝產量相差300斤到500斤都是正常的,所以,現在只要鎮上有花椒培訓,我都要盡量去參加,每次參加培訓后,我都能夠學到很多實用的知識。”劉啟偉介紹,今年花椒的產量增加除了延續以往使用的“主枝回縮”采摘技術,保證花椒的新生增長外,還在秋季修剪時先去掉下垂枝、交叉枝、重疊枝、細弱枝等,每個主枝留下3個左右生長旺盛的分枝,保持枝條分布均勻,不但可以促進光合作用,還能增加產量。
????劉劭理說,近年來,該鎮為了做強花椒產業,在技術培訓指導上下了狠功夫。除了定期邀請花椒種植專家開展花椒種植管理技術培訓,同時,也經常組織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對椒農進行技術指導,幫助椒農們做大做強,并為他們實現增收致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銷路不愁 花椒成了“致富果”
????我區花椒產量逐年增加,銷路是否會成為制約我區花椒產業發展的“攔路虎”?劉劭理介紹,我區花椒的精深加工鏈條也日益完善,加工能力不斷提高。除了2009年11月正式掛牌成立的大渡口區強聯花椒專業合作社外,轄區內還成立了“連坡”“旺瀾”兩個花椒加工企業,椒農采摘后,可直接出售給附近的加工廠,椒農在降低運輸成本的同時,還保障了花椒的銷路。而花椒加工企業進行加工成干品后可銷售到重慶市內外。
????除了在本地加工外,跳磴花椒果實清香、麻味純正,品質非常好,所以外地及周邊的花椒商每年都會第一時間趕到大渡口來采購鮮花椒,所以椒農基本上不會為了銷路發愁。
????據悉,按照2018年市場價格算,每畝產值達5000元,扣除種植成本約650元,每畝純收入4350元以上,帶動了花椒種植戶實現增收致富。劉劭理告訴記者,下一步,跳磴鎮將不斷普及花椒種植與管理新技術,加大客源開發力度,培養花椒新品種,提高花椒管理水平,促進跳磴花椒提質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