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雯)日前,由重慶盎瑞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盎瑞悅)在重慶聚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獅)安裝的化工廢料無害化處置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并打造了重慶市化工廢鹽綠色循環示范項目。給全國化工企業提供了一個綠色循環的示范,解決了當前化工系統因為不能綠色循環而造成停產的問題。
據悉,這套系統主要采用由盎瑞悅自主創新的化工廢鹽處置技術——自蔓延熱解技術(Self-propa-gationPyrolyzation,SPP)。采用SPP技術獨特的自蔓延熱解原理,實現對化工廢鹽中的有機物的有效去除,處置后的廢鹽完全能作為化工原料返回系統循環使用,解決了目前國內外化工廢鹽的處置難題,達到了精細化工綠色循環生產的目的。該技術的投用,突破了全球化工產業高含鹽廢料無害化處置的技術“瓶頸”,解決了有害廢物的無害化和資源回收利用問題。
“對于化工企業尤其是精細化工企業,其核心競爭力就在于能不能解決生產過程中產生‘廢物’的綠色循環問題。如果大量‘危廢’通過填埋來處置,不僅要支付高昂的危廢處置和原料采購費,造成成本大幅提升,更會破壞生態環境。”盎瑞悅負責人說,因此,全世界的化工企業均在尋找既能達到環保要求,“廢物”也不外排、實現循環利用的創新技術。這也是全球環保專家一直努力攻克的難題,而盎瑞悅采用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攻克了以上難題。
突破技術“瓶頸”助力企業綠色循環發展
據悉,聚獅的主要產品聚苯硫醚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特種工程塑料,廣泛運用于環保、電子、石化、制藥等行業,市場一直供不應求。“聚獅預計生產過程中每年要產生2萬噸高含鹽化工廢料,如果由第三方專業公司填埋處置,每噸處置費用高達5000元,僅此1項,每年就需要1億元。同時聚獅自己生產需要采購原材料氯化鋰,我們這個把廢鹽無害化后,再提取里面的鋰出來回到他們的生產系統里面,這樣他們將節約幾千萬的采購費。”盎瑞悅負責人說,“聚獅之前也聯系了多家固廢環保處置企業,要么是填埋處理成本過高,還不能對廢鹽中的鋰資源回收利用;要么是焚燒處置,卻無法解決高鹽對處置裝備的腐蝕問題。如果盲目生產,反而可能會陷入一投產就停產的尷尬局面。”
回憶起和聚獅的合作,盎瑞悅負責人說這既是巧合也是必然。去年,聚獅公司通過網絡了解到,盎瑞悅擁有能夠解決以上難題的核心專利技術和裝備。經過數次反復試驗,盎瑞悅成功利用自主創新的“TC+SPP”技術(二次成球+固廢自蔓延蓄熱焚燒技術)解決了高含鹽固廢有機物去除的“世界級難題”,不僅大大降低了處置成本,還成功實現廢物中鋰鹽的回收利用。
經過半年的準備籌建,該系統已于今年5月投用。“系統投用后,每噸廢料的處置成本僅需300元,而且還可以將其中90%左右的鋰鹽(約15000元/噸)回收利用,實現了化工企業生產的綠色循環。”負責該項目建設運營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系統已經運營了兩個月,帶來的效益和效果都是非常可觀的,他們對公司下一步的發展和技術的優化提升都充滿了期待。
獲得高度認可企業紛紛拋來橄欖枝
“我們公司自主研發的這套化工廢料無害化處置系統優勢很明顯,首先投資、運營成本低;其次,占地面積可直接建于各種規模的化工廠內或化工園區內,避免化工廢料轉移帶來的管理風險和環境污染風險,實現高含鹽化工廢料零排放、促進化工企業產業升級。”盎瑞悅負責人介紹,該系統還可直接焚燒處置含水率高的含鹽化工廢料,處置產生的廢水進入成球系統回用,實現廢水零外排,有效解決其他處置方法的結焦、積鹽、設備堵塞問題。同時,該項目焚燒后的殘渣經鹽類回收后,滿足《工業鹽指標》標準,可將回收鹽應用于氯堿工業,因此該項目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據了解,盎瑞悅是一家專業從事固廢無害化處理及資源綜合利用的高新環保科技企業。成立10多年來,它開發出生活污泥、工業污泥、鉻渣、電鍍污泥、垃圾飛灰、含重金屬待修復土壤等固廢無害化處理及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和裝備。盎瑞悅科技目前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49項,其中發明專利39項(含2項國際發明專利),全部已在深圳、江蘇、浙江、重慶等地應用實施。
盎瑞悅科技此次攻克的高含鹽化工廢料無害化處置技術已得到業內高度認可,除了服務聚獅外,近段時間以來,國內數十家大型化工企業都紛紛向公司拋來橄欖枝,希望能夠達成合作,共同助力企業精細化工綠色循環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