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重慶晨報》)5月14日,《重慶晨報》第5版刊發了對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國智關于“建設主城都市區,大渡口區如何發力?”的專訪。今日,本報予以全文轉載。
建設主城都市區,大渡口區如何發力?
大渡口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國智說,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發展重慶主城都市區,是新的歷史時期大渡口區轉型發展過程中迎來的重大戰略機遇。
大渡口區將推動產業“由重變輕”“由輕變好”,建設“高質量產業之區”;打造釣魚嘴音樂半島,建設“高品質宜居之城”。
依托工業文化資源
打造工業文創城
“城無產不興,業無城不立”。伴隨著2011年重鋼實施環保搬遷,大渡口一度出現“產業空心化”問題,目前仍處于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時期。
張國智說,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發展重慶主城都市區的定位,特別是中心城區南部打造“人文之城”的板塊定位,大渡口將著力推動產業由重變輕、由輕變好,全面提升科技創新水平,走產業集群化、融合化、智能化發展之路。
如何以建設“高質量產業之區”服務中心城區“強核提能級”?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生態環保產業、大健康生物醫藥產業、文化休閑旅游產業成為了推手。
在大數據智能化產業方面,大渡口充分利用海康威視重慶項目的示范集聚效應,打造西部智能安防產業集群。生態環保產業方面,則以三峰環境等龍頭產業為帶動,依托市環科院等研發機構,集聚固廢處理、水處理、環境監測服務等,打造國家環保科技產業基地。大健康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大渡口聚集了全市70%體外診斷企業,通過聚焦體外診斷、醫療器械、精準醫療領域,打造西部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
大渡口歷史、文化、山水旅游資源豐富,打造南部CRD(中央娛樂區)、發展文化休閑旅游產業很有條件。其中尤其具有豐富的工業文化資源,老成渝鐵路、老工業廠房,還有重慶工業博物館等,“我們準備系統打造工業文創城。”
張國智表示,發展產業同時,我們一定會堅持產城融合發展道路,城市化同步提升,城市人口同步聚集,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以人促城,努力實現產、城、人共生共興的和諧場景。
注重文化
建設長江文化藝術灣區
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大渡口區將以釣魚嘴“音樂半島”為重點,推動長江文化藝術灣區規劃建設。
據了解,長江、嘉陵江沿線“兩江四岸”是城市功能集聚、空間組織、生態人文、形象展示的集中區域,沿線整合策劃了4大灣區。
其中,九龍半島至釣魚嘴半島長江沿岸,定位為長江文化藝術灣區,九龍半島為美術文化半島,釣魚嘴半島為音樂半島。
而在去年10月,草莓音樂節在大渡口成功舉辦。這被視為是大渡口區按照市級戰略啟動的第一個大型音樂活動,也是一次對打造長江藝術灣區、釣魚嘴音樂半島的積極探索活動。
張國智表示,大渡口將全力推動長江音樂廳為核心的重大功能性項目爭取盡快在釣魚嘴音樂半島落地開工,“引爆”灣區綜合開發。
今年1月,以九龍半島、釣魚嘴半島為主要區域的重慶長江文化藝術灣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已進入公示階段。總面積約26.6平方公里的長江濱江區域,即將進入到實際改造階段。
互聯互通
加快貫通長江濱江通道
“大渡口地處主城中心區南部,長期以來給人們的印象是相對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張國智說,大渡口將在互聯互通上狠下功夫。
主城都市區建設成為了大渡口推進互聯互通建設的一個重大機遇。張國智表示,大渡口要把軌道、城市快速路、水運等多種交通方式一體推進,暢通與市外境外之間、與“兩群”之間、與主城都市區各區之間、與主城中心城區之間等多個層次之間的聯系。
如何加強這些層次之間的聯系?大渡口區將抓住“三個重點”。
一是抓住重慶建設第二機場的機遇,加快與第二機場軌道、快速路的規劃建設。
二是抓住“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區”的機遇,在已建2號線、在建18號線、5號線的基礎上,爭取提速21號線、12號線、29號線等規劃建設。
三是抓住“兩江四岸”整體提升機遇,加快貫通長江濱江通道,盡快打通與九龍坡濱江路聯系,向北實現與朝天門核心區貫通,向南延伸至江津,助推江津盡快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