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朱晨鷺
當下,在電子制造領域,表面貼裝技術(SMT)被譽為現代工業的“精密藝術”,而在大渡口有著這樣一位深耕SMT行業十余年的“匠心藝術家”,他以精湛的技術、創新的精神和無私的傳承,獲得2項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攻關20余項降本增效項目,成為公司當之無愧的技術標桿,更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就是2025年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里德通信科技(重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里德通信”)工程師——肖長春。
從90秒到20秒
突破關鍵技術瓶頸
35歲的肖長春從事電子科技行業已有18年。“技術的價值,在于讓不可能變為可能?!毙らL春秉持這一信念,實現人工操作到智能生產,從效率洼地成為行業標桿。
在里德通信的車間,一場關于效率的革命正在悄然發生。2024年3月,組件車間的一項點膠線體改造項目成為全廠焦點。
一直以來,傳統的皮帶線作業模式需要人工撿拾產品,效率低下且人力成本高昂。面對這一瓶頸,肖長春迎難而上,以自動化改造為突破口,推動生產線轉型升級,為傳統生產線按下“快進鍵”。經過數月的反復調試與改進,肖長春帶領團隊成功將生產線升級為全自動作業模式。這一變革不僅直接節省了3名操作人員的人力成本,更讓生產效率提升58%,每年為公司節約成本15萬元?!白詣踊皇呛唵翁鎿Q人力,而是要讓機器與人協同創造更大價值?!毙らL春這樣詮釋他的改造理念。
而另一個更艱巨的挑戰接踵而至。攝像頭紅外燈板測試工序長期存在嚴重瓶頸——自動化后第小塊按2秒計算,一整張需要90秒工時,而替換人工生產工序前只需要25秒就能產出一整張(45小塊)。
“這意味著若要維持生產平衡,企業就不得不承受虧損的壓力。”肖長春回憶,面對這個“卡脖子”難題,他日夜泡在實驗室,經過數十次方案迭代,最終研發出一款革命性的整板測試工裝。這個看似簡單的裝置,卻能將測試時間從90秒壓縮到驚人的20秒內,效率提升78%,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前提下,徹底打通了生產線的“任督二脈”。
如今,這些由肖長春主導的技術革新正在持續發酵:改造后的點膠線體運行穩定,紅外燈板測試工序的良品率還在持續提升……“技術革新沒有終點,今天的解決方案,可能就是明天的新瓶頸。但只要敢想敢試,車間里的每一道難題,都會是下一個突破的起點。”肖長春知道,比眼前這些數字更重要的,是這種不斷挑戰不可能的精神,正在這個車間里生根發芽。
200次實驗驗證
攻克高精定位難題
在電子制造領域,SMT工藝一直是生產流程中的關鍵環節,而印刷頂Pin的精準擺放更是這一環節的重中之重。但長期以來,傳統立柱型頂Pin的使用對操作人員的技能要求極高,行業內因頂Pin擺放不合理導致的批量撞件事件屢見不鮮,一旦發生,往往造成產品返修甚至報廢,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這一難題如同一塊巨石,橫亙在整個SMT行業發展的道路上,多年來無人能夠攻克。
2024年,肖長春主動請纓,帶領技術團隊展開了為期數月的專項攻關,通過對設備特性及工作原理的深入分析,他們發現傳統定位方法的誤差率高達±0.15mm,團隊先后嘗試了數十種不同方案,進行了超過200次實驗驗證,最終設計出一種專用支撐模具,通過設備機械定位讓產品精準??吭谛枰奈恢?,打破SMT行業多年無法攻克難題,同時給公司減少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
“我們的創新技術在于采用高精度機械定位機構,可自動修正設備運行中的微米級偏差,快速適配不同規格產品需求?!毙らL春介紹。僅以公司當前產能計算,每年可減少質量損失約1200萬元,避免因返工造成的產能損失價值超過3000萬元。
據悉,這項技術填補了SMT全領域高精度定位的技術空白,對推動整個電子制造行業的工藝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面對成績,肖長春從未止步,多年來,肖長春已技術攻關“MES錫膏安全庫存管理”“CMOS臟污質量改善提案”“插件機震動盤改制效率”等20余項降本增效項目,為里德通信節約成本300余萬元,并先后獲得重慶市電子學會SMT MPT專委會授予的2022年-2023年度技術先進個人獎章、里德通信Q3季度API改善榮譽證書和里德通信2024年度最佳技術創新獎章等榮譽。
如今,肖長春正帶領團隊向更精密的工藝、更智能化的生產發起挑戰,用行動詮釋著“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拔磥?,我將繼續深耕電子制造領域前沿技術,以創新驅動發展,為行業進步貢獻更多力量?!毙らL春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