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涵菓
“您好,我想咨詢一下,像我們這種外賣騎手,要是在工作中受傷了,該怎么維權啊?”7月14日一早,外賣騎手李樹新就匆匆走進政務服務大廳,臉上帶著一絲焦急。
大渡口區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立刻起身,遞上一杯茶水,微笑著回應:“師傅您別急,先坐下來慢慢說,這里專門為你們新就業群體提供法律咨詢服務,一定給您講清楚。”
“‘新職傷’對職業傷害特別是重大傷亡事故的保障功能得到有效發揮,從制度上兜住了新就業形態人員安全保障底線,分散了平臺企業職業傷害風險,實現參保人員、平臺企業雙受益……”經過工作人員耐心地講解,李樹新的眉頭才舒展開來。
今年以來,區司法局聚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法治需求,精準服務、高效維權,構建全鏈條法律援助保障體系,為新業態勞動者撐起法治“保護傘”。
區司法局積極打造新就業群體“法律服務15分鐘工作圈”,在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各工作站(室)服務窗口,深化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實現全區各鎮(街道)法律顧問全覆蓋。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高頻需求,這里能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公證咨詢、普法講座、矛盾糾紛化解等服務,全方位滿足他們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李樹新在窗口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下,不僅清楚了職業傷害維權的流程,還拿到了一份相關法律知識手冊,他感激地說:“這下放心了,工作起來也更有勁頭了。”
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幫助的過程中,區司法局始終堅持應援盡援,不斷擴大援助覆蓋面。嚴格貫徹實施《重慶市法律援助條例》,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將新就業群體納入法律援助重點服務人群,聚焦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員等新就業群體,對其請求確認勞動關系,職業傷害維權等事項納入法律援助事項擴大范圍,在辦理過程中推行一次性告知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做到優先受理、快速審批、及時指派。同時,組織公益律師積極參與新就業群體的矛盾糾紛調解,為其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和代書服務,通過“法律援助+行業調解”模式,積極化解工傷認定、平臺糾紛等新型勞動爭議,切實維護新就業群體合法權益。
不久前,快遞員小鐘就真切感受到了這份溫暖。
今年6月,小鐘在送快遞途中因天氣炎熱突發疾病住院治療,公司只墊付了醫療費但未賠償其他費用。鐘某與公司多次協商無果后,來到大渡口區法律援助中心進行法律咨詢尋求幫助。
工作人員一邊安撫他的情緒,一邊仔細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在詳細了解案情后,工作人員告知他,根據《重慶市法律援助條例》規定,如果他的經濟狀況困難,就可以申請免費的法律援助。
小鐘聽到這話,眼中燃起了一絲希望,但他也道出了自己的顧慮:“我以后還想繼續在公司上班,不想因為這事把關系鬧僵,能不能通過調解解決啊?”了解到小鐘的想法后,援助中心工作人員當即決定啟動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當天就安排律師介入。
在與公司的調解過程中,代理律師據理力爭,于情于理為小鐘爭取權益。最終,公司同意在原醫療費的基礎上,再按照工傷賠付標準支付1.2萬余元的經濟補償,并且答應等小鐘傷好后繼續回公司上班。
目前,區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新就業群體法律咨詢53人次,參與矛盾糾紛化解22件,獲得服務群眾的一致好評。
不僅如此,區司法局還大力加強新就業群體法律宣傳引導,聯合區總工會、區人力社保局等相關部門組織法律服務志愿者、骨干律師深入快遞站點、外賣配送點,開展法律志愿宣傳活動,引導其正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營造了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
區司法局用實際行動落實民生實事,通過打造便捷的服務圈、擴大援助覆蓋面、加強法律宣傳引導,為新就業群體撐起了一把堅實的“法律保護傘”,讓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有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