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陳藝軍/文 劉映呈/圖
在剛剛落幕的全國U14拳擊錦標賽上,大渡口區重點體校拳擊隊成為賽場焦點:經過6天的激烈角逐,運動員們以頑強拼搏姿態斬獲2金1銀2銅,其中,楊景涵和張嘉寧分別問鼎男子43公斤級和女子67公斤級冠軍。榮譽的背后,是少年拳手日復一日的汗水澆灌,是教練團隊的悉心雕琢,更是青春在拳臺上書寫的熱血成長篇章。
四金加身
少年拳臺展風采
全國U14拳擊錦標賽雖已落幕,大渡口區重點體校拳擊隊的訓練卻并沒有停止。走進茄子溪中學拳擊訓練中心,一個瘦小的身影在拳臺上敏捷地騰挪閃轉——出拳精準、躲閃靈活、移動穩健,動作間透著超越年齡的沉穩。
他,正是剛剛在全國U14拳擊錦標賽中斬獲男子43公斤級冠軍的14歲少年楊景涵。
從巴南慕名來到大渡口學習拳擊,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楊景涵在全國U14俱樂部聯賽、市七運會等賽事中獲得4枚金牌。“最初只是覺得拳擊有趣,后來才發現,拳擊教會我的不只是力量,更是堅持。”他坦言,初學拳擊時,曾因訓練艱苦多次萌生退意,但教練白永剛的耐心指導與心中對拳擊的熱愛,讓他一次次咬牙挺過難關。
本次奪冠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半決賽對陣貴州強手的“硬仗”,成為他最難忘的記憶。“對手比我高,熱身時就能感覺實力很強,當時我確實挺緊張的。”首回合較量中,楊景涵雖以點數艱難取勝,但動作明顯拘謹,未能完全施展。
白永剛敏銳察覺到他的狀態,一句“把手抬起來,打近距離”瞬間點醒了他。調整戰術后,楊景涵迅速找回節奏,第二回合憑借精準的近戰技巧擴大優勢。盡管第三回合頭部防守稍有疏失,但前兩回合的穩定發揮已奠定勝局,最終以4:1的比分挺進決賽。
決賽場上,楊景涵徹底卸下包袱。三個回合里,他將平日苦練的防守反擊與節奏控制發揮到極致,最終以5:0的絕對優勢獲得冠軍。
展望未來,少年的話語樸實卻堅定:“想繼續打下去,拿下更多獎牌。”拳臺之上,他正用一次次出拳,在青春的賽場上刻下屬于自己的勛章。
力克萬難
少女揮拳奪桂冠
訓練館的另一角,剛摘得全國U14拳擊錦標賽女子67公斤級金牌的張嘉寧,正迎著汗水繼續揮拳——在教練的指導下,她的每一次出拳都帶著力量與專注。
這位身高近1.8米的高挑女孩,眼神中透著超越年齡的堅毅。她的拳擊之路始于遼寧錦州,卻在大渡口的拳臺上綻放光芒。懷揣著對拳擊更深層次的追求,2023年10月,剛升入初一的張嘉寧在家人和啟蒙教練的支持下,只身南下加入大渡口區重點體校拳擊隊。
初來乍到,挑戰接踵而至:重慶潮濕多霧的氣候讓她膝蓋疼痛、皮膚不適;習慣了北方的口味,對著重慶火辣的飲食犯了難;更讓她倍感壓力的是,體校高強度的專業訓練遠超以往的節奏。
“剛來時特別不適應。”張嘉寧回憶道,但骨子里的韌勁不允許她退縮。
她學著小口嘗試微辣的飯菜,慢慢讓腸胃適應新口味;身體不適時,咬著牙配合治療,從未落下一次訓練;技術跟不上,就從最基礎的出拳、步伐練起。在教練的針對性指導和隊友的熱情幫助下,不到一年時間,她不僅克服了水土不服,更在訓練中找到了歸屬感,成為隊里公認的“拼命三娘”。
“就算大家都練到跑不動了,她還在堅持!”隊友姜旭芮提起她,滿是敬佩。
即便實力日漸扎實,站上全國大賽的拳臺時,張嘉寧還是免不了緊張。但首場比賽的經歷,讓她突然想通了:“其實全國賽場和在大渡口訓練時沒什么不同,我只要打出平時訓練的水平就夠了。”這份頓悟幫她卸下了心理包袱,成功跨越了“大賽恐懼癥”這道坎。輕裝上陣的她,在后續比賽中越打越順,最終憑借穩定的發揮與敢拼的勁頭,穩穩將金牌收入囊中。
如今,即將升入初三的張嘉寧,早已把大渡口當成了第二故鄉。她的身高優勢在67公斤級賽場上愈發明顯。
從錦州的懵懂少女到大渡口的金牌選手,這條跨越千里的拳擊路,閃耀著她不服輸的汗水和咬牙堅持的淚水。
廿載堅守
教練團隊育英才
榮耀的背后,是主教練白永剛帶領的五人教練組二十載如一日的科學深耕。自2004年建隊以來,團隊已培養出15人次全國各級比賽冠軍,獲得70多枚市運會金牌,為重慶市輸送了劉潤宇、楊涵、陳文軍等一大批優秀的拳擊后備人才。
“我們的隊員,基本功扎實,既能靈活運用技戰術,又敢拼敢打。”白永剛道出隊伍的鮮明特質。這背后,是教練組對細節的嚴格把控和對“因材施教”的極致踐行。針對男女隊員的差異,教練組制定了精準訓練方案。“男女訓練時長保持一致,但女隊員身體能力稍弱,我們會強化她們的敏捷性與技戰術專項訓練,以技術彌補身體能力差距。”白永剛介紹,同時在訓練強度、恢復環節的安排上也更細致,尤其注重對女隊員的情緒疏導。
隊內訓練中,冠軍間的對抗是常態。“安排優秀隊員對抗,讓大家在觀摩中學習,在比拼中互相促進。”白永剛說,這種良性競爭模式極大地提升了全隊的整體水平。面對隊員心態波動,教練組始終耐心開導,通過肯定隊員的努力、冷靜分析比賽錄像來尋找不足,而非簡單地批評指責。“幫助隊員找到改進的方向才是關鍵。”白永剛說道。
對于教練組的付出,隊員陳宏毅滿是感激,“很多次都是教練們陪著我們加練,訓練晚了,還經常送我們回家,我們不努力實在對不起他們!”
正是這份上下同心的執著與專業的深耕,讓大渡口區重點體校拳擊隊在二十載歲月中不斷實現突破,而教練團隊,始終是這支隊伍最堅實的后盾。少年們閃耀的獎牌上,也深深鐫刻著他們無聲的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