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文 琰 實習生 唐藝珊
8月14日傍晚6點,夕陽的余暉給大濱路滑石灘鍍上了一層金紅,雙腳踩在礁石上,能感覺到隱隱發(fā)燙。紅旭水上救援隊隊員蘭建、徐英杰夫婦帶上救援設(shè)備,手拿擴音喇叭,開始了江邊巡邏工作。
“大家注意腳下濕滑,離水邊遠一點!”徐英杰舉著喇叭,沿著灘涂邊緣緩緩走著,她的額頭上布滿了細密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滴在藍色的志愿者T恤上。蘭建則目光專注地凝視著江面,時不時彎腰將岸邊散落的碎石挪開,“這段時間高溫,來水邊納涼的市民特別多,我們得更仔細些。”
今年53歲的蘭建是春暉路派出所的一名協(xié)勤。作為冬泳愛好者,他水性極佳。2021年紅旭水上救援隊成立,他沒多想就報了名:“水里情況復雜,多個人盯著,大家就能安心些。”
蘭建、徐英杰結(jié)婚30年了,夫妻二人伉儷情深,并熱衷于公益事業(yè)。“一開始我連‘狗刨泳’都不會,就覺得他做的是好事,沒事就陪他來轉(zhuǎn)轉(zhuǎn)。”徐英杰告訴記者,從2022年成為紅旭水上救援隊志愿者,到去年成為正式隊員后,她硬是憑著一股韌勁學會了游泳,如今已能參與基本救援。
晚上7點,江風裹挾著水蒸氣吹來。蘭建和徐英杰沿著江邊慢慢巡查,擴音喇叭里的聲音此起彼伏:“小朋友不要靠近水邊,注意安全”“游泳的市民請在安全區(qū)域活動,不要往深水區(qū)去”……短短幾百米的路,他們走得很慢,時不時停下來和岸邊的市民聊上幾句。
熾熱的碎石不僅燙腳,更時刻威脅著救援隊員的安全,尖銳的石棱常常劃破褲腿,在皮膚上留下一道道血痕。蘭建晃了晃結(jié)滿血痂的腳踝,毫不在意地笑了笑:“都是小傷。”
“來,喝口水!”不遠處,62歲的劉玉蘭提著水壺走來。劉玉蘭是紅旭水上救援隊的“暖心大姐”,也是一名老黨員,從救援隊成立之初就開始做志愿服務工作。不遠處,賴全和賴逸霖父子正在檢查無人機,賴全是救援隊的正式隊員,兒子賴逸霖有著專業(yè)的無人機駕駛技術(shù),如今作為志愿者在隊伍里擔任操控無人機安全喊話的工作。
“7、8月份最忙,天氣炎熱,來江邊的人多,我們每天7人一組輪班,從傍晚6點巡查到晚上9點半。”紅旭救援隊隊長羅正龍介紹說,隊里現(xiàn)有137人,其中正式隊員由53人,大家來自各行各業(yè),有上班族、個體戶、退休人員,雖然平時都有自己的事,但只要隊里有需要,大家都會盡量抽出時間來。
晚上9點半,巡查結(jié)束,蘭建和徐英杰脫下救生衣,衣服已經(jīng)被汗水浸透,緊緊貼在身上。兩人相視一笑,臉上滿是疲憊,卻又帶著一絲滿足。“雖然累點,但只要能保證大家的安全,就值了!”徐英杰說,這是他們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紅旭水上救援隊每一位隊員的心聲。
夜色漸深,滑石灘漸漸安靜下來,只有岸邊的路燈依舊明亮,守護著這片水域的平安。而蘭建和徐英杰的身影,也融入了這夜色中,成為了高溫下最美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