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張永香/文 鐘戈 實習生盧婷婷/圖
夏日陽光傾斜,似金色薄紗輕覆街巷。在大渡口區八橋鎮伏牛大道600號,一座嶄新的現代化中醫院靜靜矗立,玻璃幕墻映照著藍天,“大渡口區中醫院”七個大字莊重而醒目。
2025年8月26日,這座總投資2.58億元、建筑面積達3.7萬平方米的現代化中醫醫院將正式全面開診,為區域百姓構筑更高效、更溫暖的健康港灣。從老院到新院,不僅是空間的跨越,更是一次傳統中醫智慧與現代醫療科技的深度融合。
環境煥新+智慧服務
打造就醫新場景新體驗
走進大渡口區中醫院新院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米白色與淺棕色交織的建筑外觀,既透著傳統中醫的溫潤質感,又彰顯出現代醫療的簡潔大氣。1.88萬平方米的占地面積與300張規劃床位,相較于老院區,新院區在空間容量上大幅拓展,功能布局也更為科學合理,實現了雙重升級。
在信息化浪潮下,智慧醫療系統的引入,是新院區服務升級的一大亮點。走進寬敞明亮的門診大廳,導診臺與一站式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已整裝待發,多臺自助掛號繳費機已安裝調試完畢,屏幕上清晰顯示著“預約掛號”“醫保綁定”“報告查詢”等功能模塊,走廊上的電子顯示屏實時更新各科室的接診情況,讓就醫流程更加透明高效。
“開診后,患者通過醫院微信公眾號即可完成線上預約掛號、繳費,檢查報告將實時推送至手機端,無需再排隊等候打印,大幅減少患者就醫時間。”醫院工作人員現場演示操作流程時告訴記者。
考慮到搬遷過渡期間患者的就醫需求,醫院還制定了“雙院區護航”方案——老院將保留內科、外科、針灸科、治未病中心、婦產科等門診服務,保障慢性病患者就近取藥;同時配備救護車及轉運車,安排醫護人員隨行,實現“上車即入院”的無縫銜接,確保診療服務“不斷檔”。此外,醫院聯合公交集團開通多條就醫專線,院內200個停車位在開業前期免費開放,從“出行”到“就診”全流程為患者減負。
開診當日,醫院還將免費提供中醫理療體驗,艾草錘、足浴包、養生扇等中醫特色用品免費送,開業當月免掛號費?!拔覀兿M脤嶋H行動讓患者感受到醫院的誠意。”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粕?設備迭代
開啟特色診療創新路
作為新院區重點打造的“王牌科室”,治未病中心與針灸科憑借“傳統中醫+現代科技”的融合優勢,成為此次升級的核心亮點。
推開治未病中心診室大門,紅外熱像儀、中醫體質辨識系統等設備已安裝調試完畢。作為集體檢、治未病、養生、中醫診療為一體的綜合性科室,這里將開展中醫健康狀態辨識與評估、健康咨詢與指導、中醫特色調理、體重管理、亞健康調理、養生指導等治未病服務,真正實現“未病先防”的中醫理念。TDP燈、中頻治療儀等設備將傳統外治法與現代科技結合,讓養生調理更加精準高效。
“電針配合浮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緩解效果顯著。”在針灸科診療室,醫護人員正通過模型演示治療過程。作為區級中醫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針灸科匯聚了電針、火針、小針刀等傳統技法,配備了中(低)頻治療儀、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紅外熱像儀等現代化設備,將傳統針刺、拔罐、艾灸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將為疾病診斷與治療提供科學支持。
高清電子腸鏡系統、超導光電子肛腸鏡系統等先進設備融合現代微創技術與傳統中醫藥精髓,將助力肛腸疾病精準診療;C臂引導下的正骨手法融合了傳統智慧與現代技術,為骨折、關節疾病患者提供精準高效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服務;重癥醫學科配備血透儀、呼吸機等先進設備,將探索中西醫結合急救新模式,為危重患者贏得寶貴時間……除針灸科、治未病中心外,中醫院還重點打造骨傷科、肛腸科、重癥醫學科等中醫特色臨床科室,積極爭取納入重慶市中醫專科賦能強基“十百千”行動計劃,為群眾健康保駕護航。
名醫匯聚+醫師團隊
傳承中醫藥文化精髓
中醫的核心在于“辨證施治”,而優秀的醫師團隊是傳承中醫精髓、保障診療質量的關鍵。新院區不僅注重硬件升級,更著力匯聚優質醫療人才,為群眾提供專業診療服務。
作為該院針灸科主任、副主任中醫師,楊松擁有15年針灸理療工作經驗,擅長運用針灸、針刀、穴位埋線、穴位注射、手法推拿等技術,配合中藥內服外敷治療頸椎病、肩周炎、面癱、腦血管后遺癥等疾病。醫院副院長唐國良是副主任中醫師、基層名中醫,同時擔任大渡口區中醫藥師帶徒指導老師,從事中醫、針灸、全科臨床近30年,擅長運用中藥、針灸結合診治常見病、多發病,尤其在月經不調、頭痛、咳嗽、兒童感染性疾病發熱后康復等病癥,積累了豐富經驗。
除楊松、唐國良外,急診、重癥醫學科主任文德志,內科主任帥列、骨科主任楊偉、肛腸科副主任羅紅池、治未病中心主治中醫師吳健等也是群英薈萃。
“名醫匯聚,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新院區開診后還將邀請市內外專家親臨坐診,建設名醫傳承工作室,推動國醫精髓的傳承與創新。
從老院區到新院區,變的是更寬敞的空間、更先進的設備、更智能的服務,不變的是“厚德精術,濟世為民”的初心。隨著8月26日開診日期的臨近,大渡口區中醫院新院區已做好充分準備,將以“中醫為本、科技賦能”的全新姿態,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優質的特色中醫診療服務,努力開創中醫智慧與現代醫療融合發展的新局面。